第八十二章 天命不足畏-《祖地封印十万年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此刻,铜炉已经失去了光泽,变得斑驳不堪,铜炉壁上,出现了了丝丝裂纹,如同蛛网一般密布,仿佛是是一件深埋泥土中千年,重新现世的破铜器。

    杨峻用手拍了拍,铜炉发出“梆梆”之声,呕哑糟杂。

    “看来这件铜炉已经彻底报废了!”杨峻感慨道,在风雪宗的时候,如果没有这一件铜炉,杨峻早就命丧黄泉了,死在那娘唧唧的石墩剑下。

    “看来你本该属于这里,只不过不知何故流落出去,现在又借助我的手,回到此地完成使命。”

    杨峻感慨说道,并恭恭敬敬地将铜炉摆在案子上。

    “只是这一切到底是巧合,还是有人故意安排的?如果说是巧合,那也太过凑巧的。如果说是有人特地安排,那此人又是如何做到的?他是如何知晓我的行迹,如何知晓今夜天降流火?如何知道我会正好带铜炉到此地?”

    杨峻突然感到头皮发麻,想到这一切如果真是有人在幕后安排,那这一切真是太匪夷所思,太惊悚异常了。

    “应该是凑巧!太多的凑巧,到了最后,让一切看起来理所当然一般。”杨峻不敢在往下去细想。

    将铜炉安放好,杨峻弯下身子将案子脚上的那本书卷拿了起来,拿在手中,轻飘飘的,如同飞羽一般。

    书卷轻薄,封面写着“地元注”三个字,沧桑有力,力透纸背。

    “地元注?此书那老者如此珍重,持在手中。今日的种种异象,或许从书中能找到答案!””峻沉吟一声,将书本翻开,

    “吾历尽三千年,游览地元,取祖地一分之美,勉成一册,留赠后人,望我族后人能从中一窥祖地之壮美,而豪情于天地。

    吾族祖地,名地元界,为万界之中心。地元界之大、之广,凡人难及。

    在大地极东为归墟,极西为山坟,天河从山坟而出,由西向东,入归墟而不复返。

    归墟中有扶桑木,木为金乌栖息之所;山坟中有通渊井,井为金乌回巢之径。帝命金乌,每日从扶桑木出,横空而行,暮入通渊井。

    吾足始于昆仑,从昆仑向东八百里,有一湖名青海,青海浩渺,水质咸苦,无法饮用,有奇鱼,名横公,目鼓身赤,昼在水中,夜化为人,刺之不入,煮之不死......”

    杨峻随手翻看,发现这是一本地理文献,图文并茂,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地元界的地方,雄奇壮美,神山如林,丽水浩渺,物产丰富,如同仙境一般。

    那些杨峻看起来惊天骇俗的荒兽异兽,在此书之中如同牛羊猪狗一般,处处可见。

    “看来此书是老者所著。他历时三千里,游历了一个叫做地元界的地方。只不过,一百二十岁,人族天命之年,没有一个人族能够活过此岁,那这位老者那里来的三千岁,难道他不是人?......”

    “而且这个万界中心的地元界如此广袤,竟然需要老者历时三千年才能走完,那这地元界又在何处?还有这万界又在何处?”杨峻一脸疑惑,“难道星空之外,还有数不清的世界?”

    杨峻一目十行,一会儿工夫便翻阅了几十页,但没想到他每翻一页,这地元注就会新生一页,所以杨峻翻了好久,竟未能将书卷看完,而且看样子有很多内容。

    “看来这本书也是一件宝物。”杨峻惊道,见到书页源源不断地消失和再生,他索性从后面,直接打开看了一下,卷末只有一句话

    “吾一言予族人,天命不足畏、祖宗不足法,薪火相传,自强不息!”

    “天命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!......”杨峻喃喃念着几遍,心中震撼。这几年,杨峻也算是熟读经典,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还是第一次看到,令他既惶恐又兴奋。

    “修行本是逆天而行,勇猛精进,如同臣服天命,桎梏祖宗之法,如何超越前人?但老者在这地理书籍最后说这么一句话,却像是有所指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